坏蛋是怎么炼成滴
《坏蛋是怎么炼成滴》(文)雾满拦江
唐朝时有两个大臣,一个叫姚祟,一个叫张说。他们俩都是名臣,但脾气不对,老是吵架,吵来吵去,就结了死仇。
后来姚祟要死了,临死前,对儿子说:我死后,张说肯定会对你们展开报复。幸好张说这个人有个癖好,喜欢古玩什么的。等我死了之后,你们把我收藏的古玩拿出来,放在帐子前。到时候张说一定会以同事之名,前来吊唁。你们盯着他点,如果他对帐前的古玩,看也不看,那就说明他心里的怨毒极深,已经不可化解了,你们就赶紧改名换姓,逃得远远的躲起来,保全性命吧!
但如果,张说在古玩面前停住了脚步,那你们就还有活命的机会,到时候你就如此这般,这般如此……姚祟把话交待下,眼一闭,腿一伸,就死掉了。
姚祟死后,儿子们按照他的吩咐,摆下灵堂,把姚祟留下来的古玩奇珍,放在帐子前,等到张说来到,儿子们就紧张的偷偷观察。
张说走过帐前的珍奇古玩,目不斜视。姚祟儿子们的心,立即沉了下去。
张说的脚步忽然停下,慢慢转身,目光转向帐前的珍奇古玩。姚祟儿子们的心,又悬了起来。
张说走到珍玩面前,专注的端详起来。姚祟儿子们立即走上前,替张说介绍珍玩的来历。把张说最喜欢的珍玩,赠送给他。然后流着泪,说父亲一生对张说最是尊祟,最大的愿望,就是能够让张说替他撰写墓碑上的铭文。
张说拿到了喜欢的珍玩,又被捧得舒服,就答应替死姚祟写碑铭。
几天后,张说把写好的碑铭,送了过来。碑文中张说对姚祟评价极高。姚祟儿子按照父亲生前的叮嘱,立即行动。
又过了两天,张说突然醒过神来了:不对,妈妈的!老子这辈子,被姚祟欺负了不知多少次,天天盼着他蹬腿咽气好报复。现在他真的死了,怎么老子反倒替他写起碑文来了?
不行,必须马上把碑文追回来,然后展开报复,要让姚祟这混蛋的老婆儿女,尝一尝老子的辣手!非如此,不足以消老子这许多年来积淤的怨恨!
张说立即派人去姚祟家,谎说他写的碑文上有几句话考虑得不周密,需要拿回去修改一下。目的是想把写好的碑文,再骗回来。
没想到,姚祟的儿子回答说:Sorry,碑文已经请皇帝看过了,并且已经请了石匠刻在了墓碑上,没办法再拿回去修改了。
啥玩艺儿?碑文都已经刻好了?张说听了回报,目瞪口呆。旋即明白过来:我靠,姚祟,你狠,你他妈的真是太狠了,你让老子连想干点坏事,都没法儿干!
这个故事,就是历史上有名的:死姚祟暗算活张说。
这个故事,同样也透露出姚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正所谓善恶之间,一念之差。姚祟知道人是如何成为好人的,又是如何干坏事的,他能够让想干坏事的人,委屈着自己成为好人,这是对我们极有益的智慧。
人的心中,都存有善的种子,同时也存在恶的冲动。但总体来说,人心总是趋善的,没有谁生下来就发下宏愿,此生要做个大坏蛋。但是好奇怪,有些孩子长着长着,就长歪了,最后干出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坏事,可是他自己呢,却仍然是满肚子委屈,感觉自己好象成了什么东西的牺牲品。
坏人这样想,还真没有错。他们的的确确是被什么东西攫住了,让他们无可逃脱,最终沦为悲哀的牺牲品。
那么,坏人到底是什么东西的牺牲品呢?
是“沉没成本”的牺牲品。
啥子叫沉没成本哟?
沉没成本,就是已经投入、不能回收、而且没有收到效果的付出。
人生的选择,受沉没成本影响巨大。因为你已经付出了,付出而没有效果,就会不甘心。这种不甘心,就是人对自身行为进行经济学评估的结果。
有个成语叫“一不做,二不休”,最为形象的演示了沉没成本是如何主导人类行为的。比如说一个人,起初干了一点坏事。干坏事的目的,无非不过是想占点便宜,但便宜并没有占到,又或是随之而来的代价远超过他的预期。心理上无法接受,本能的再进一步——有时,这一步就万劫不复。
再看姚祟如何暗算张说,知道张说已经打定主意,要干坏事做坏人,于是姚祟先行引诱张说付出做好事的成本,然后又将其付出设定为不可回收的——事实上张说也是个人精,知道这个规律,于是他急切的想回收碑文,收回做好事的成本,然后放开手脚,痛快淋漓的做个大坏蛋。但是姚祟计高一筹,让张说无法收回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张说再继续干坏事,前面的好事成本,就没有丝毫价值了。
为了不让自己做好事的成本付诸东流,张说发现他别无选择,只能咬着牙,含着泪,悲情无限的把好人做到底。
所以诸葛孔明告诫阿斗: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佛家也吭哧瘪肚的说:一念成佛,一念成魔。就是因为微小的行为,所产生的沉没成本,让你难以做出另外的选择。
如此说起来,智慧这东西不过如此,无非不过是不给别人做坏事的机会,让你的身边充满热情的好人。 不论真假,很有哲理哦。多谢分享。 不错不错,很有哲理性~
页:
[1]